close
吳珈慶轉籍中國,他說是為了生活,不少撞球員說,台灣的撞球環境,確實大不如前,如果沒有打出成績,有響亮的名號,就沒有獎金、卻乏贊助資源,因此可說是一條不歸路。
強力的開球,然後依序,精準的將子球打進袋中,九號球入袋,漂亮的一桿清檯,他是今年16歲的劉政杰,日以繼夜的練球,就是希望有召一日,能打出好成績,揚威國際,因為他知道,已經無法回頭了。
多次入選國手的吳育倫,感同身受,他說現在台灣的比賽不多,獎金也有限,一年賺的獎金大約只有30、40萬,實在很難生存。
針對吳珈慶出走,究竟是不是因為環境問題,昔日戰友們,有不同看法。
過去台灣有撞球王國美稱,但如今各國選手越來越多,實力也在伯仲之間,除非能在國際賽打出名號,賺取獎金,甚至贏得贊助商青睞,否則撞球這條路,對選手來說,真的就像是一條不歸路。
全站熱搜